Coffee with大经中医:中医到底靠谱吗?

原创 2021-5-7 话题分类:综合
摘要: 随着中国迈向老龄化社会,慢病管理和养生市场逐渐火热,带动大众对中医认识的不断提升,然而,社会上对于中医一直存在着不小的质疑声音,公众对中医的态度分歧也很大。

随着中国迈向老龄化社会,慢病管理和养生市场逐渐火热,带动大众对中医认识的不断提升,然而,社会上对于中医一直存在着不小的质疑声音,公众对中医的态度分歧也很大。近日,Capital Coffee平台邀请大经中医董秘兼投融资负责人颜兆祥知顿创始人兼CEO魏喆做客,从国家政策和中医产业等角度来探讨“中医到底靠谱吗?”这一话题。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知顿整理,略做删减。


主持人魏喆:资深财经媒体人、知顿创始人兼CEO、傲骨女人出品人

嘉宾颜兆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资深校友,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互联网、泛文化、大消费、大健康、教育培训领域投资人。曾在育碧软件(Ubisoft)等互联网、文娱行业公司就职。曾参与发起多支股权投资基金并任合伙人。曾参与发起中欧众创平台创业大赛。连续9年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与投融资方向的职业发展导师,曾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优秀职业发展导师”奖、领导力奖、五年服务奖等。在多家创业企业担任创业导师。现任南京大经董秘兼投融资负责人。资深国学爱好者,在佛法、禅修、中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习经历。    

郑艺(Capital Coffee):今天非常欢迎魏总做这次分享的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的是大经中医的颜总给我们聊一下中医的话题,先请魏总和颜总做一下介绍。


(大经中医董秘兼投融资负责人 颜兆祥)

颜兆祥:非常感谢郑总,也很感谢魏总,今天晚上有这个时间和机会跟大家聊一聊中医到底靠不靠谱这个话题。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1999年大学毕业,本科学的是机械工程,毕业以后工作就跟本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了,我其实一开始做的是游戏,在上海一家叫育碧软件的公司,如果玩游戏的人肯定会知道这家公司,因为他出过类似于像《刺客信条》、《雷曼》等等一些著名的作品,在之后很长时间我一直都在做游戏,到了2007年我去中欧,读了大概两年,2009年毕业,之后做过一年游戏,然后开始做投资。

一开始还是做游戏和互联网方面的投资,范围逐渐阔宽到教育、消费、互联网与电子信息,甚至还包括服务这样一些领域。

加入大经中医其实时间并不长,但是我跟创始人2014年就认识了,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当时我们这边主办过一个中欧众创平台创业大赛,他们是参赛团队之一,就是这么认识的。

他们一直坚持做这个事情,而且做的产品确实是越做越好、越做越受关注,创始人也希望我能够加入帮助他们完成后期投融资和资本运作的事情,我也考虑了一段时间,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中医药本来就是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自己其实是国学爱好者,国学有五大分支,“儒、释、道、武、医”,最后一个医就是中医,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我还自己上过外面中医的培训班,算有一点点涉猎。

我觉得跟我的专业方向也算比较吻合,再加上比较看好这个方向,所以我考虑一段时间后决定加入这个公司,看看能不能在资本市场运作这方面能够帮到这家公司,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知顿创始人兼CEO 魏喆)

魏喆: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一直是一个媒体人,大学毕业以后先是在长春晚报,后来来到北京在信产部下面一个报社,再后来到了搜狐网财经频道,在搜狐财经工作了12年,之后我去了两家投资机构,洪泰AA加速器和明势资本做市场和公关VP,再之后去了品途商业评论,2018年我出来创业,和几个老同事在一起做了新媒体——知顿,侧重于商业话题。

我个人也是一个中医爱好者,很有幸能主持今天的这场活动。今天聊的主题是“中医到底靠谱吗?”其实社会上对中医的争议一直都比较大。不过我们看到了国家领导人也曾说过:“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感觉这次新冠疫情中医还是比较给力,但是争议也比较大,您怎么看中医目前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尴尬的地位?


手绘:羽墨


政府有扶持中医发展的充足理由

从数据来看,我国医疗体系的主体肯定是西医,但中医始终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某些病种而言,用西医方法治疗和用中医方法治疗,费用往往要相差好几倍,那么可想而知,我们大家都知道医保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如果想控制医保开销,同时还想解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问题,是大力提倡西医更好还是大力提倡中医更好?

再加上我们刚才也提到,中国文化的五大分支儒释道武医,国家现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文化复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医在其中扮演了文化复兴一部分的角色,所以对中医肯定也是非常的看重。这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有原因使得对中医肯定会比较重视一点。

当然不是说不重视西医或者不重视现代医学,而是更加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

如果你再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最近的“国学热”,大家都对国学比较感兴趣,刚才也讲了中医是国学的一部分。

第二方面,如果你真的找准了医生和方法,那么中医确实有简、便、验、廉”的效果,简就是简单、便就是便捷、验就是有效果、廉就是费用低廉,建国初期,国家各方面都比较困难,正是因为中医这个特点,毛主席和当时的医疗主管部门就一直大力推动中医的发展,一直用到现在。相对大众来说,中医如果真的是找准了医生和方法,确实能起到比较便宜地把毛病看好和把亚健康状态调理好的作用,这是从大众的角度说为什么比较倾向中医的原因。

您刚才提到是不是说很矛盾的状态?社会上反中医的声浪也不小,我本人认为从2008年或到2010年以前我自己也是不信的,那时候我认为中医就是属于书架上的古书,应该放几本到图书馆里面去留作文化纪念,剩下的都可以烧了,那个时候我对中医是这样的看法。

直到后来自己的系统学习国学和中医开始以后,才发现不是这样的,中医的思想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我认为是用另一个维度来看世界和处理事情的一种方式,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比较认真的去学习中医,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跟我当时那个时候的观点差不多,我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刚才讲有的微信群有“三不讲”,其中之一就是不讲中医。


中医看病不靠谱的几种情况

魏喆:日常谈论中医,即使是在家里都可能会被diss,在很多反对中医的人来看,中医就算治好了疑难杂症,个例也不能说明问题,大家会因为中医没有标准化,说不明白,而感觉中医不靠谱。您是怎么看待中医的,到底靠不靠谱?

颜兆祥:大家觉得中医不靠谱,我觉得其实这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这个过程起源在民国,如果说引子的话可能在清朝末年,应该是1905年的时候东北发生了鼠疫,当时合计下来最终死亡了四五万人,其实死的人如果跟中国以前历次瘟疫相比并不是很多,但是这次抗疫不是中医的功劳,而是西医的功劳,完全按照隔离、烧掉传染物、控制疫情传播这样一套思路去做,当时东北也有中医,但是东北的中医去看鼠疫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人开始怀疑中医是不是没什么用了。

到了民国时候就正式有人开始反中医了,那个时候曾经一度到了民国的卫生部准备出台法规禁止中医传播的程度了,当时还有一个徒步请愿的事件,很多中医从上海到南京,就是民国当时的首都去请愿,最后法律法规终于没有颁布,但是最终反中医的思潮从此开始涌现了。

中医引起争论,一方面是中医本身的问题。比如看病为啥没有效果?第一,他虽然是一个中医师,但是他本身就是不信中医的,各位不要觉得奇怪,这种情况还真的是存在的。我们现在有些中医师很西化,他完全按照西医的思路去开中药的,所开出来的中药大多没有什么效果,或者有一些治标的效果,这是第一种现象。

第二,就算你找到了真正的中医,他是按照中医的思路去开方的,但是中医的流派千差万别,可能这个中医是流派A的,流派A的中医适合看某种疾病,但是你去找他的时候,尽管这位中医名气很大,他是一次看诊金几百块钱的,但是你这个毛病他的流派就是不擅长,有这种可能性,甚至这个毛病他也擅长,但是换了个地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差别,他自己又不太会做相应的调整,按照原来的固有经验来做,那可能原来有效的方子也变得没有什么效果了。所以这样下来就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医,他用中医的思路去开的方子,也不一定会有效果。

第三,中药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说时间、饭前饭后,包括煎煮的时候有先煎后下,吃完了以后要禁忌这个禁忌那个有很多的讲究,这些讲究很多人其实并不太看重,就造成了对中药的效果会有干扰。

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就使得中医中药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的厉害,有的人说吃了以后很有效果,有人的说吃了以后什么效果都没有,都是骗人的、都是安慰剂,从而造成很多争议。

另一方面,就我的观察,社会上很多反中医的人士,其实并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就医体验,他们也并没有真正了解过中医,就是为了反而反,或者基于对中医错误的理解反中医,还有些是因为利益驱动而反中医,这些情况也是很普遍的。

魏喆:您很坦诚,说出了中医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发现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矛盾,包括民众对中医各种各样的质疑其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是现在真正的好中医确实比较难找,这个与人才培养方法有关系,古代师父带徒弟,从几岁就开始学习中医药知识,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在现在这个社会很难继续,而学院培养人才的方式,很难在大学短短几年时间里培养出优秀的医生。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连中药长什么样子都不认识。

另外中药方面也存在问题,野生的药材很少了,基本都是人工种植,可能用了农药、化肥,甚至采收方式、炮制方法也都没法做到像古代那样,所以中药的药性也很难保证。比如“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艾蒿当柴烧”,摘取不同月份的中药成分都会有差别,更大的问题是有些药商为了药材品相好,甚至用硫磺熏一下,这样的中药别说治病了,还可能有毒。这些都是中医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之处。


中医药早已是大风口,信息化是个好方向

魏喆:那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坚定地相信中医,并且进行这方面的投资,甚至加入了一个中医方面的创业项目?

颜兆祥:首先有几点,第一,这是个人爱好,第二,是我对大的方向上,我对国学的复兴、中医药的将来是比较看好的。第三,中医药信息化可能会是下一个大风口,所以这是一些这方面的考虑。

还有就是这个项目,他们实际上从2012年就开始构思,从2013年底到2014年初就开始做一直做到现在,七年创业下来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其实是不多见的,我也是觉得有这样坚持和韧性的团队,而且又加上即将碰到大风口了,他们的成功应该是大概率的事件,像做早期创投的人来说如果等到大风起来了再去抓飞上天的猪,你抓不抓得住就是个问题,但是如果你在大风还没起来之前,进到大风口里面,随随便便都可以飞上天,这是我们从投资的角度做一个预判。

应该说这个领域我是比较相信它将来一定能产生若干家上市公司,可能会比医疗信息化的上市公司数量少一些,毕竟因为它是一个医疗信息化的细分领域,但是一定会有上市公司,如果有的话我相信大经肯定是第一家。

魏喆:那您刚才也提到了中医信息化指的是什么?跟智慧中医是一回事吗?

颜兆祥:中医信息化其实分为几块,第一块就是传统的中医信息化,就是指的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例如HIS、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里面涉及中医的部分。

真正将来的重点其实是另外两块的内容,一块就是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因为这个原因我再讲一下现在中医药大学就学和毕业以后的情况。

国内现在一共有25所中医药大学,比较有名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还有南京、广州、成都,被称为中国TOP5的中医大学。

但是通常来说他们这些大学的毕业生有几个问题,第一,大学里面学到的东西跟医院里面要用的东西有蛮大的距离,理论学习与临床的脱节比较严重,所以这就导致中医药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往往不能直接坐堂坐诊,要跟着医院里面要先有几年的实习期。

第二,有一些中医药大学西化程度比较严重,比如我举个例子,《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些中医经典以前在中医药大学都全文讲解还要求学生能大段背诵的,后来变成了精选讲解但是仍然是要背诵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中医药大学变成了选修课而且不要求背诵,那你就可以想想看这些毕业生他们中医的功底到底如何了,通常来说在这样的学校里西医的相关课程占到了50-60%,中医的课程占到了40-50%,实际上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指望着这样的学生毕业以后马上能去当中医、开中药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有一套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系统,医生将患者的四诊信息输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和病情,输出辨证结果、治则治法和方药,这些就能大大减轻中医师开方的难度,不仅开出来的方子可确保符合中医理法、确保基本的疗效,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中医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一套中医人工智能治疗首先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就是把你从一个不会开方的医生变成一个开方开得还可以的医生,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第三,名老中医的数字化传承。这是大经这个项目的缘起,因为创始人李文友李总他当时在上海参与一个叫《扁鹊会》的电视栏目,他做嘉宾主持人,这个节目做得很有影响,当时李总因为这个原因去跟上海很多的名老中医去抄方,他就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名老中医后继乏人。当时有一个统计数据,上海15个海派中医的流派里面只有极少数流派他的后代是继续学中医并且传承的,大多数流派后代都去从事了其他职业。

你又不能强迫人家学中医,后面流派里珍贵的传承资料和方子是不是就快失传了?国家这时候也很着急,他们就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在名老中医所在的医院里面开设了名老中医工作室,医院里面指定青年中医给名老中医当学生,希望你把你的本事能够传给他。

但是名老中医工作室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传承人数太少,所以还是要想其他办法。

他当时就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用知识工程、数据挖掘的办法把名老中医的经验继承下来,并且做成可辅助临床辅助学习的系统,这样的话一方面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承问题,弥补了师带徒的不足,另一方面我们就能够广泛的应用,名老中医的话你在一个地方坐诊,同时不可能到第二个地方坐诊,就算你在一个地方坐诊,一周也就那些时间,但是我们有这个系统就有无数个名老中医分身在全国各地坐诊,使得名老中医可复制,他就秉承这种思路去开发,一直做到现在,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

这个思路现在证明还是非常有效果的,前两年曾在浙江卫视参加过一个科技真人秀电视节目,有两边,一边是请一位名老中医现场坐在这里,另一边是一台电脑加上一个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年轻中医师,把名老中医的人工智能模块就放到这个电脑里面,然后再请病人过来,再请另外一位名老中医在现场做裁判,双方同时对他进行诊治,一个是名老中医自己开方,一个是小医生用人工智能系统来开方,大家一看效果怎么样,后来由现场做裁判的名老中医证明他们开方思路完全一致,只是在具体的方子上有细微差别而已,可见这个系统是管用的。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可能会有人问人工智能系统能不能100%模拟名老中医的思路?我认为,常法辨证、常法治疗基本上都可以模仿,变法诊治,能模拟多少就因人而异了,很难量化地说多少。

我举一个例子,我妈妈她的头上十几年前有一块是软的,就是脑壳上是软的,摸上去还有血管在跳,去医院检查叫做畸形性骨炎,当时医院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时我大伯知道这件事,他说我去当地找一个名中医他看得好这个毛病,名中医就让他带了一张我妈妈的照片,把照片从上海邮寄到了成都,据我大伯跟我说的情况是那个名中医就看了看这张照片,然后在照片上摸了摸,说好我知道了,然后就开方了,开了方以后当场抓药,用邮政包裹把中药从成都给邮到家里来,以至于当时我们家当时都是麻袋装的中药。一吃吃了半年,然后发现这个骨头就变硬了,也摸不到血管跳了,这块也就好了。

需要指出的是,常法诊治如果能够模拟,其社会意义已经是十分巨大,因为我们医疗体系金字塔底部大量的基层医院,比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乃至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承担着面向基层百姓的中医药服务重任,但诊疗水平却非常低下,如果都能配置高水平的中医辅诊系统,实在是功德无量。


不同的疾病,中西医救治各有优势

魏喆:感觉非常像西医借助一些器械进行辅助检查,中医也可以借助前人的经验把它做成人工智能的数据模块,然后辅助医生进行判断开方。

在您看来究竟什么样的健康问题可能用中医的方式解决更有优势?

颜兆祥:应该说我并不是一个反西医的人,相反有的时候我给我周围的一些人也推荐一些西医的医生和方法,甚至我推荐他们到海外去就医,我们校友当中也有、校友之外也有海外就医的机构,也给他们推荐过。

我认为西医在哪方面是有优势的,第一个是一些急救,应该说西医的很多器械还有急救的措施对于急救来说是很有效果的,像生命支持这种东西以前都是没有的,你去看《伤寒论》或者《黄帝内经》里面讲什么病症多少日卒,几天之后就死了,但是像这样的毛病用西医的器械和急救措施,说不定就能救回来了。

还有一些在咱们现在讲的一些已经验证的方面,比如肿瘤精准治疗方面,西医确实是有效果的,像一些癌症,如果你基因配型合适的话可以用免疫治疗的方法来治疗一些肿瘤,效果还是蛮好的,只是它的开销比较大而已。其他包括类似于像治疗一些常见的流行病,比如霍乱,疟疾等等,西医是很有效果的。

回过来我们就说这个问题,像中医哪些比较合适,我觉得除掉这些之外你都可以去找中医,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肿瘤,我一直觉得中西医结合是比较好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中晚期的肿瘤总要先救急,先把肿瘤疯狂增长抑制住,接下来再用中医慢慢调理。当然你用纯中医来治,你真的碰上一个好的中医,有的时候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还有其他方面,像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像感冒、咳嗽乃至肺炎,像冠心病、心绞痛、肠胃炎之类的,特别是一些现在在西医还没有办法治疗的病,比如说渐冻人症,像这样的话西医真的是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康复训练延缓这个病的进程。但是在中医领域我知道有不只一个中医曾经多次治好了这种毛病,我认为这些都是中医比较有优势的领域。

当然中医急救也有它优势的领域,比如骨伤科的手法复位之类,但这个需要相当的技巧,掌握的医师不多。

魏喆:我也是见到过一些中医很有效的方法,尤其一些运动损伤的,像我一个朋友他是属于膝盖滑磨积液,由于每天跑步过猛,西医给他治疗也没有特别好的方法,中医一针下去当时他就觉得已经没有那么疼痛,调理几次,他基本康复了。

还有一些亚健康的人,他们可能真的是一个月睡眠都很差,每天睡觉都很困难,但是到了中医那里基本上一针下去恨不得当时就感觉到困了,很多人都说中医慢,其实中医有时候治病也很快。老祖宗留下来东西我们可能现在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但是,确实是宝贵的财富,值得传承和发扬。


中医治未病,有利于节约医保开销

魏喆:您怎么看中医治未病的问题,国家现在也非常鼓励中医的发展,是不是也更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让人们少得病、不得病,就算得了病,不发展成更严重的病。

颜兆祥: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治未病的话其实能够减少医保的开销。

其实还有一方面也特别看重中医这一块那就是保险公司,如果用治未病把一些大病的苗头及早能够让它得到治疗,是不是可以减少保费的开销?

所以除了政府之外,保险公司特别希望中医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当然老百姓毫无疑问也是肯定希望的。

如果从大众的角度来说,养生、调理、少生病,这肯定是所有人的心愿,所以也会有很多中医养生的方法现在还挺流行的,比如艾灸,把人从原来很糟糕的状态调养过来了。但是我也看到过类似于像艾灸不当,造成了这个人状态变得很差,这种情况我也看到过。

所以并不是随便到街头的艾灸店去放几个艾柱就叫养生,更不是顶着中医养生的名头,行的是各种各样的行骗或者半行骗的做法就叫中医养生的,大家还是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出发去培养中医

魏喆:所以其实就是说您是比较认可中医的理论体系,但是现在可能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真正的好中医很少,人才困境很难解决。

很多人用西医的体系来研究中医,据我了解,曾经一度中医学院也是需要做小白鼠实验的,也是要按照西医的方式写毕业论文的,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是否能诞生真的好中医?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医传承出了问题,农业式的培养人才方式,很难用现代学校式的方式速成,这使得,中医之间水平良莠不齐,优秀的医生更是凤毛麟角,而且中医各派别之间还存在分歧,互相不承认,这使得中医更难发展壮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颜兆祥:我讲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当然也不一定是很全面的,首先前面一个问题咱们有一句老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是一个橘子,你放到淮河以南来就变成橘子了,淮河以北就变成又青又涩的枳,就不能吃了。

同样是中医,你用中医的思路教,去研究和学习,他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中医师,你用西医的思路去学中医,这就变成了一个四不象了。在我看来还不如去学纯西医,真正学纯西医也能看好很多疾病,我向来都不是“西医黑”,中西医结合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只是要有相应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中药当成西药来开这就叫中西医结合了。

我认为真正学习中医的方法一定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出发,先打传统文化的根基,根基打牢了以后再去学经典,最后再去学医科的经典,再加上良好的临床经历相搭配,这样的话才是一个良好的中医医师,而且还要看这个人本身是不是有相应的悟性,学中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是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如果根本不认可中华文化的理念和思路,你想去学几个细枝末节的方法或弄几个秘方之类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学不成的。

我认为大家包括业内的医师以及业外的,要秉持着兼容并包的心态来看待很多事情,看待医师的思路等等。不是我学这个什么都好,你学那个的就什么都不好,而是大家都好,我在这方面比较擅长,那方面我用你的可能更加好一些,是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中医适应面更大一点。

像这种情况如果你用中医,大经这边开发的中药中医数字化传承的系统,那你就可以有所挑选,你知道这名老中医他的适应症、他比较擅长哪方面,那名老中医比较适应哪方面。如果你会五运六气的演算,掐指一算,今年冬天是不是要爆发出疫情出来,而这个疫情会有相应的应对方法,我掐指一算疫情会有这样的一些表现,那我赶紧去查一查大经中医的知识库,正好有这位老中医他的经验跟这种疫情可能会能够对应起来,我赶紧先应对起来,等疫情来的时候我就用得上了,这样的思路会更有对应性一点。

包括在平时如果他学习的时候,也不是学完了一套以后对别的都很排斥,而是什么都学、我觉得什么都好,但是我真正在看病的时候,我会根据天时地利人和有所挑选,我会挑选最合适的方法。

其实我个人曾经跟别人有过这么一个谈话,中医中的“中”其实不念一声,它念第四声,就是正中靶心的那个“中”,就是最合适的那个,而不是中国或中华的意思,而是最合适的,这是一点个人的“偏见”。


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学习中医

魏喆:我觉得今天信息量蛮大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起来很拥抱中医的,因为我觉得治未病这一点,古人说“父母不懂医,是为不慈;子女不懂医,是为不孝。”我们每一个人学一点医道,不学医术但是可以学一点医道,就可以在生活当中让自己和家人更健康一些,我觉得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

最后从您个人学中医的角度来讲,您可不可以给我们初学者推荐一下,初学者入门从哪部经典开始看起比较好?

颜兆祥:我个人倒不是特别的推荐一开始就看经典,因为说实话《黄帝内经》也好,《伤寒论》也好,它们都是蛮深的,作为一开始就看经典的话很可能会看不懂,你认为看懂了其实不是经典的本质,会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大家真的有兴趣学中医的话,可以去类似网上书城这种地方买一些中医入门的读物,比如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或者梁冬老师和徐文兵老师的对话录《黄帝内经说什么》,等等。这些讲得还是很生动的,作为起始的引发兴趣和思考的材料是可以的。另外还有一本书也很有意思,叫做《内证观察笔记》,作者是一位修行人士,他用内观的方法来观察经络运行和中药的作用,看了以后能澄清很多对中医的误解。

但是如果这些看完了以后你觉得中医好像真的挺有意思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去学一学?如果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会建议最好去找一个中医相关的培训班,然后跟着这个培训班的老师逐渐深入的去学习,这样的话学一段时间肯定会有相应的收获。在北京我记得徐文兵老师有办这样的班,上海的话类似像百草箱这样的一些机构也有办这样的班,甚至还有像方寸山那样办线上班的,作为入门的学习我觉得肯定是够用的,而且他们的讲座还是蛮精彩的,有兴趣的话跟着他们开始学习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在开始学习以后,还是要有一些相应的方法,最后这点时间我给大家讲一点我自己的体会,中西文化的一个基本差异是什么?在西方的体系是这样的思路: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从疑当中去不断提问,然后自己去整理总结答案。但是在东方是另外一回事,他教你要信,你要相信古圣先贤的理论和方法,你要秉持很恭敬地把他们当师父的态度,你看《黄帝内经》的时候,你要能想得出来我现在就是跪在黄帝、岐伯面前听取他们的心血和经验,要有这样一种态度,然后你去学习往往能学到一些比较真的东西,如果一直在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的时候,不是说你学不到东西,你学到的东西是隔着一层有色眼镜的东西,很难学到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

魏喆:好的,非常感谢颜总今天给我们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各位听众,咱们下次活动再见。(文 / 知顿  贺婧涵)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贺婧涵,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1-05-07 14:17:29
Coffee with大经中医:中医到底靠谱吗?
综合 原创

随着中国迈向老龄化社会,慢病管理和养生市场逐渐火热,带动大众对中医认识的不断提升,然而,社会上对于中医一直存在着不小的质疑声音,公众对中医的态度分歧也很大。近日,Capital Coffee平台邀请大经中医董秘兼投融资负责人颜兆祥知顿创始人兼CEO魏喆做客,从国家政策和中医产业等角度来探讨“中医到底靠谱吗?”这一话题。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知顿整理,略做删减。


主持人魏喆:资深财经媒体人、知顿创始人兼CEO、傲骨女人出品人

嘉宾颜兆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资深校友,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互联网、泛文化、大消费、大健康、教育培训领域投资人。曾在育碧软件(Ubisoft)等互联网、文娱行业公司就职。曾参与发起多支股权投资基金并任合伙人。曾参与发起中欧众创平台创业大赛。连续9年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与投融资方向的职业发展导师,曾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优秀职业发展导师”奖、领导力奖、五年服务奖等。在多家创业企业担任创业导师。现任南京大经董秘兼投融资负责人。资深国学爱好者,在佛法、禅修、中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习经历。    

郑艺(Capital Coffee):今天非常欢迎魏总做这次分享的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的是大经中医的颜总给我们聊一下中医的话题,先请魏总和颜总做一下介绍。


(大经中医董秘兼投融资负责人 颜兆祥)

颜兆祥:非常感谢郑总,也很感谢魏总,今天晚上有这个时间和机会跟大家聊一聊中医到底靠不靠谱这个话题。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1999年大学毕业,本科学的是机械工程,毕业以后工作就跟本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了,我其实一开始做的是游戏,在上海一家叫育碧软件的公司,如果玩游戏的人肯定会知道这家公司,因为他出过类似于像《刺客信条》、《雷曼》等等一些著名的作品,在之后很长时间我一直都在做游戏,到了2007年我去中欧,读了大概两年,2009年毕业,之后做过一年游戏,然后开始做投资。

一开始还是做游戏和互联网方面的投资,范围逐渐阔宽到教育、消费、互联网与电子信息,甚至还包括服务这样一些领域。

加入大经中医其实时间并不长,但是我跟创始人2014年就认识了,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当时我们这边主办过一个中欧众创平台创业大赛,他们是参赛团队之一,就是这么认识的。

他们一直坚持做这个事情,而且做的产品确实是越做越好、越做越受关注,创始人也希望我能够加入帮助他们完成后期投融资和资本运作的事情,我也考虑了一段时间,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中医药本来就是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自己其实是国学爱好者,国学有五大分支,“儒、释、道、武、医”,最后一个医就是中医,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我还自己上过外面中医的培训班,算有一点点涉猎。

我觉得跟我的专业方向也算比较吻合,再加上比较看好这个方向,所以我考虑一段时间后决定加入这个公司,看看能不能在资本市场运作这方面能够帮到这家公司,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知顿创始人兼CEO 魏喆)

魏喆: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一直是一个媒体人,大学毕业以后先是在长春晚报,后来来到北京在信产部下面一个报社,再后来到了搜狐网财经频道,在搜狐财经工作了12年,之后我去了两家投资机构,洪泰AA加速器和明势资本做市场和公关VP,再之后去了品途商业评论,2018年我出来创业,和几个老同事在一起做了新媒体——知顿,侧重于商业话题。

我个人也是一个中医爱好者,很有幸能主持今天的这场活动。今天聊的主题是“中医到底靠谱吗?”其实社会上对中医的争议一直都比较大。不过我们看到了国家领导人也曾说过:“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感觉这次新冠疫情中医还是比较给力,但是争议也比较大,您怎么看中医目前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尴尬的地位?


手绘:羽墨


政府有扶持中医发展的充足理由

从数据来看,我国医疗体系的主体肯定是西医,但中医始终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某些病种而言,用西医方法治疗和用中医方法治疗,费用往往要相差好几倍,那么可想而知,我们大家都知道医保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如果想控制医保开销,同时还想解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问题,是大力提倡西医更好还是大力提倡中医更好?

再加上我们刚才也提到,中国文化的五大分支儒释道武医,国家现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文化复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医在其中扮演了文化复兴一部分的角色,所以对中医肯定也是非常的看重。这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有原因使得对中医肯定会比较重视一点。

当然不是说不重视西医或者不重视现代医学,而是更加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

如果你再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最近的“国学热”,大家都对国学比较感兴趣,刚才也讲了中医是国学的一部分。

第二方面,如果你真的找准了医生和方法,那么中医确实有简、便、验、廉”的效果,简就是简单、便就是便捷、验就是有效果、廉就是费用低廉,建国初期,国家各方面都比较困难,正是因为中医这个特点,毛主席和当时的医疗主管部门就一直大力推动中医的发展,一直用到现在。相对大众来说,中医如果真的是找准了医生和方法,确实能起到比较便宜地把毛病看好和把亚健康状态调理好的作用,这是从大众的角度说为什么比较倾向中医的原因。

您刚才提到是不是说很矛盾的状态?社会上反中医的声浪也不小,我本人认为从2008年或到2010年以前我自己也是不信的,那时候我认为中医就是属于书架上的古书,应该放几本到图书馆里面去留作文化纪念,剩下的都可以烧了,那个时候我对中医是这样的看法。

直到后来自己的系统学习国学和中医开始以后,才发现不是这样的,中医的思想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我认为是用另一个维度来看世界和处理事情的一种方式,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比较认真的去学习中医,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跟我当时那个时候的观点差不多,我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刚才讲有的微信群有“三不讲”,其中之一就是不讲中医。


中医看病不靠谱的几种情况

魏喆:日常谈论中医,即使是在家里都可能会被diss,在很多反对中医的人来看,中医就算治好了疑难杂症,个例也不能说明问题,大家会因为中医没有标准化,说不明白,而感觉中医不靠谱。您是怎么看待中医的,到底靠不靠谱?

颜兆祥:大家觉得中医不靠谱,我觉得其实这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这个过程起源在民国,如果说引子的话可能在清朝末年,应该是1905年的时候东北发生了鼠疫,当时合计下来最终死亡了四五万人,其实死的人如果跟中国以前历次瘟疫相比并不是很多,但是这次抗疫不是中医的功劳,而是西医的功劳,完全按照隔离、烧掉传染物、控制疫情传播这样一套思路去做,当时东北也有中医,但是东北的中医去看鼠疫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人开始怀疑中医是不是没什么用了。

到了民国时候就正式有人开始反中医了,那个时候曾经一度到了民国的卫生部准备出台法规禁止中医传播的程度了,当时还有一个徒步请愿的事件,很多中医从上海到南京,就是民国当时的首都去请愿,最后法律法规终于没有颁布,但是最终反中医的思潮从此开始涌现了。

中医引起争论,一方面是中医本身的问题。比如看病为啥没有效果?第一,他虽然是一个中医师,但是他本身就是不信中医的,各位不要觉得奇怪,这种情况还真的是存在的。我们现在有些中医师很西化,他完全按照西医的思路去开中药的,所开出来的中药大多没有什么效果,或者有一些治标的效果,这是第一种现象。

第二,就算你找到了真正的中医,他是按照中医的思路去开方的,但是中医的流派千差万别,可能这个中医是流派A的,流派A的中医适合看某种疾病,但是你去找他的时候,尽管这位中医名气很大,他是一次看诊金几百块钱的,但是你这个毛病他的流派就是不擅长,有这种可能性,甚至这个毛病他也擅长,但是换了个地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差别,他自己又不太会做相应的调整,按照原来的固有经验来做,那可能原来有效的方子也变得没有什么效果了。所以这样下来就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医,他用中医的思路去开的方子,也不一定会有效果。

第三,中药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说时间、饭前饭后,包括煎煮的时候有先煎后下,吃完了以后要禁忌这个禁忌那个有很多的讲究,这些讲究很多人其实并不太看重,就造成了对中药的效果会有干扰。

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就使得中医中药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的厉害,有的人说吃了以后很有效果,有人的说吃了以后什么效果都没有,都是骗人的、都是安慰剂,从而造成很多争议。

另一方面,就我的观察,社会上很多反中医的人士,其实并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就医体验,他们也并没有真正了解过中医,就是为了反而反,或者基于对中医错误的理解反中医,还有些是因为利益驱动而反中医,这些情况也是很普遍的。

魏喆:您很坦诚,说出了中医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发现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矛盾,包括民众对中医各种各样的质疑其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是现在真正的好中医确实比较难找,这个与人才培养方法有关系,古代师父带徒弟,从几岁就开始学习中医药知识,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在现在这个社会很难继续,而学院培养人才的方式,很难在大学短短几年时间里培养出优秀的医生。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连中药长什么样子都不认识。

另外中药方面也存在问题,野生的药材很少了,基本都是人工种植,可能用了农药、化肥,甚至采收方式、炮制方法也都没法做到像古代那样,所以中药的药性也很难保证。比如“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艾蒿当柴烧”,摘取不同月份的中药成分都会有差别,更大的问题是有些药商为了药材品相好,甚至用硫磺熏一下,这样的中药别说治病了,还可能有毒。这些都是中医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之处。


中医药早已是大风口,信息化是个好方向

魏喆:那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坚定地相信中医,并且进行这方面的投资,甚至加入了一个中医方面的创业项目?

颜兆祥:首先有几点,第一,这是个人爱好,第二,是我对大的方向上,我对国学的复兴、中医药的将来是比较看好的。第三,中医药信息化可能会是下一个大风口,所以这是一些这方面的考虑。

还有就是这个项目,他们实际上从2012年就开始构思,从2013年底到2014年初就开始做一直做到现在,七年创业下来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其实是不多见的,我也是觉得有这样坚持和韧性的团队,而且又加上即将碰到大风口了,他们的成功应该是大概率的事件,像做早期创投的人来说如果等到大风起来了再去抓飞上天的猪,你抓不抓得住就是个问题,但是如果你在大风还没起来之前,进到大风口里面,随随便便都可以飞上天,这是我们从投资的角度做一个预判。

应该说这个领域我是比较相信它将来一定能产生若干家上市公司,可能会比医疗信息化的上市公司数量少一些,毕竟因为它是一个医疗信息化的细分领域,但是一定会有上市公司,如果有的话我相信大经肯定是第一家。

魏喆:那您刚才也提到了中医信息化指的是什么?跟智慧中医是一回事吗?

颜兆祥:中医信息化其实分为几块,第一块就是传统的中医信息化,就是指的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例如HIS、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里面涉及中医的部分。

真正将来的重点其实是另外两块的内容,一块就是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因为这个原因我再讲一下现在中医药大学就学和毕业以后的情况。

国内现在一共有25所中医药大学,比较有名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还有南京、广州、成都,被称为中国TOP5的中医大学。

但是通常来说他们这些大学的毕业生有几个问题,第一,大学里面学到的东西跟医院里面要用的东西有蛮大的距离,理论学习与临床的脱节比较严重,所以这就导致中医药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往往不能直接坐堂坐诊,要跟着医院里面要先有几年的实习期。

第二,有一些中医药大学西化程度比较严重,比如我举个例子,《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些中医经典以前在中医药大学都全文讲解还要求学生能大段背诵的,后来变成了精选讲解但是仍然是要背诵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中医药大学变成了选修课而且不要求背诵,那你就可以想想看这些毕业生他们中医的功底到底如何了,通常来说在这样的学校里西医的相关课程占到了50-60%,中医的课程占到了40-50%,实际上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指望着这样的学生毕业以后马上能去当中医、开中药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有一套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系统,医生将患者的四诊信息输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和病情,输出辨证结果、治则治法和方药,这些就能大大减轻中医师开方的难度,不仅开出来的方子可确保符合中医理法、确保基本的疗效,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中医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一套中医人工智能治疗首先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就是把你从一个不会开方的医生变成一个开方开得还可以的医生,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第三,名老中医的数字化传承。这是大经这个项目的缘起,因为创始人李文友李总他当时在上海参与一个叫《扁鹊会》的电视栏目,他做嘉宾主持人,这个节目做得很有影响,当时李总因为这个原因去跟上海很多的名老中医去抄方,他就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名老中医后继乏人。当时有一个统计数据,上海15个海派中医的流派里面只有极少数流派他的后代是继续学中医并且传承的,大多数流派后代都去从事了其他职业。

你又不能强迫人家学中医,后面流派里珍贵的传承资料和方子是不是就快失传了?国家这时候也很着急,他们就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在名老中医所在的医院里面开设了名老中医工作室,医院里面指定青年中医给名老中医当学生,希望你把你的本事能够传给他。

但是名老中医工作室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传承人数太少,所以还是要想其他办法。

他当时就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用知识工程、数据挖掘的办法把名老中医的经验继承下来,并且做成可辅助临床辅助学习的系统,这样的话一方面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承问题,弥补了师带徒的不足,另一方面我们就能够广泛的应用,名老中医的话你在一个地方坐诊,同时不可能到第二个地方坐诊,就算你在一个地方坐诊,一周也就那些时间,但是我们有这个系统就有无数个名老中医分身在全国各地坐诊,使得名老中医可复制,他就秉承这种思路去开发,一直做到现在,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

这个思路现在证明还是非常有效果的,前两年曾在浙江卫视参加过一个科技真人秀电视节目,有两边,一边是请一位名老中医现场坐在这里,另一边是一台电脑加上一个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年轻中医师,把名老中医的人工智能模块就放到这个电脑里面,然后再请病人过来,再请另外一位名老中医在现场做裁判,双方同时对他进行诊治,一个是名老中医自己开方,一个是小医生用人工智能系统来开方,大家一看效果怎么样,后来由现场做裁判的名老中医证明他们开方思路完全一致,只是在具体的方子上有细微差别而已,可见这个系统是管用的。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可能会有人问人工智能系统能不能100%模拟名老中医的思路?我认为,常法辨证、常法治疗基本上都可以模仿,变法诊治,能模拟多少就因人而异了,很难量化地说多少。

我举一个例子,我妈妈她的头上十几年前有一块是软的,就是脑壳上是软的,摸上去还有血管在跳,去医院检查叫做畸形性骨炎,当时医院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时我大伯知道这件事,他说我去当地找一个名中医他看得好这个毛病,名中医就让他带了一张我妈妈的照片,把照片从上海邮寄到了成都,据我大伯跟我说的情况是那个名中医就看了看这张照片,然后在照片上摸了摸,说好我知道了,然后就开方了,开了方以后当场抓药,用邮政包裹把中药从成都给邮到家里来,以至于当时我们家当时都是麻袋装的中药。一吃吃了半年,然后发现这个骨头就变硬了,也摸不到血管跳了,这块也就好了。

需要指出的是,常法诊治如果能够模拟,其社会意义已经是十分巨大,因为我们医疗体系金字塔底部大量的基层医院,比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乃至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承担着面向基层百姓的中医药服务重任,但诊疗水平却非常低下,如果都能配置高水平的中医辅诊系统,实在是功德无量。


不同的疾病,中西医救治各有优势

魏喆:感觉非常像西医借助一些器械进行辅助检查,中医也可以借助前人的经验把它做成人工智能的数据模块,然后辅助医生进行判断开方。

在您看来究竟什么样的健康问题可能用中医的方式解决更有优势?

颜兆祥:应该说我并不是一个反西医的人,相反有的时候我给我周围的一些人也推荐一些西医的医生和方法,甚至我推荐他们到海外去就医,我们校友当中也有、校友之外也有海外就医的机构,也给他们推荐过。

我认为西医在哪方面是有优势的,第一个是一些急救,应该说西医的很多器械还有急救的措施对于急救来说是很有效果的,像生命支持这种东西以前都是没有的,你去看《伤寒论》或者《黄帝内经》里面讲什么病症多少日卒,几天之后就死了,但是像这样的毛病用西医的器械和急救措施,说不定就能救回来了。

还有一些在咱们现在讲的一些已经验证的方面,比如肿瘤精准治疗方面,西医确实是有效果的,像一些癌症,如果你基因配型合适的话可以用免疫治疗的方法来治疗一些肿瘤,效果还是蛮好的,只是它的开销比较大而已。其他包括类似于像治疗一些常见的流行病,比如霍乱,疟疾等等,西医是很有效果的。

回过来我们就说这个问题,像中医哪些比较合适,我觉得除掉这些之外你都可以去找中医,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肿瘤,我一直觉得中西医结合是比较好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中晚期的肿瘤总要先救急,先把肿瘤疯狂增长抑制住,接下来再用中医慢慢调理。当然你用纯中医来治,你真的碰上一个好的中医,有的时候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还有其他方面,像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像感冒、咳嗽乃至肺炎,像冠心病、心绞痛、肠胃炎之类的,特别是一些现在在西医还没有办法治疗的病,比如说渐冻人症,像这样的话西医真的是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康复训练延缓这个病的进程。但是在中医领域我知道有不只一个中医曾经多次治好了这种毛病,我认为这些都是中医比较有优势的领域。

当然中医急救也有它优势的领域,比如骨伤科的手法复位之类,但这个需要相当的技巧,掌握的医师不多。

魏喆:我也是见到过一些中医很有效的方法,尤其一些运动损伤的,像我一个朋友他是属于膝盖滑磨积液,由于每天跑步过猛,西医给他治疗也没有特别好的方法,中医一针下去当时他就觉得已经没有那么疼痛,调理几次,他基本康复了。

还有一些亚健康的人,他们可能真的是一个月睡眠都很差,每天睡觉都很困难,但是到了中医那里基本上一针下去恨不得当时就感觉到困了,很多人都说中医慢,其实中医有时候治病也很快。老祖宗留下来东西我们可能现在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但是,确实是宝贵的财富,值得传承和发扬。


中医治未病,有利于节约医保开销

魏喆:您怎么看中医治未病的问题,国家现在也非常鼓励中医的发展,是不是也更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让人们少得病、不得病,就算得了病,不发展成更严重的病。

颜兆祥: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治未病的话其实能够减少医保的开销。

其实还有一方面也特别看重中医这一块那就是保险公司,如果用治未病把一些大病的苗头及早能够让它得到治疗,是不是可以减少保费的开销?

所以除了政府之外,保险公司特别希望中医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当然老百姓毫无疑问也是肯定希望的。

如果从大众的角度来说,养生、调理、少生病,这肯定是所有人的心愿,所以也会有很多中医养生的方法现在还挺流行的,比如艾灸,把人从原来很糟糕的状态调养过来了。但是我也看到过类似于像艾灸不当,造成了这个人状态变得很差,这种情况我也看到过。

所以并不是随便到街头的艾灸店去放几个艾柱就叫养生,更不是顶着中医养生的名头,行的是各种各样的行骗或者半行骗的做法就叫中医养生的,大家还是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出发去培养中医

魏喆:所以其实就是说您是比较认可中医的理论体系,但是现在可能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真正的好中医很少,人才困境很难解决。

很多人用西医的体系来研究中医,据我了解,曾经一度中医学院也是需要做小白鼠实验的,也是要按照西医的方式写毕业论文的,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是否能诞生真的好中医?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医传承出了问题,农业式的培养人才方式,很难用现代学校式的方式速成,这使得,中医之间水平良莠不齐,优秀的医生更是凤毛麟角,而且中医各派别之间还存在分歧,互相不承认,这使得中医更难发展壮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颜兆祥:我讲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当然也不一定是很全面的,首先前面一个问题咱们有一句老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是一个橘子,你放到淮河以南来就变成橘子了,淮河以北就变成又青又涩的枳,就不能吃了。

同样是中医,你用中医的思路教,去研究和学习,他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中医师,你用西医的思路去学中医,这就变成了一个四不象了。在我看来还不如去学纯西医,真正学纯西医也能看好很多疾病,我向来都不是“西医黑”,中西医结合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只是要有相应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中药当成西药来开这就叫中西医结合了。

我认为真正学习中医的方法一定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出发,先打传统文化的根基,根基打牢了以后再去学经典,最后再去学医科的经典,再加上良好的临床经历相搭配,这样的话才是一个良好的中医医师,而且还要看这个人本身是不是有相应的悟性,学中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是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如果根本不认可中华文化的理念和思路,你想去学几个细枝末节的方法或弄几个秘方之类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学不成的。

我认为大家包括业内的医师以及业外的,要秉持着兼容并包的心态来看待很多事情,看待医师的思路等等。不是我学这个什么都好,你学那个的就什么都不好,而是大家都好,我在这方面比较擅长,那方面我用你的可能更加好一些,是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中医适应面更大一点。

像这种情况如果你用中医,大经这边开发的中药中医数字化传承的系统,那你就可以有所挑选,你知道这名老中医他的适应症、他比较擅长哪方面,那名老中医比较适应哪方面。如果你会五运六气的演算,掐指一算,今年冬天是不是要爆发出疫情出来,而这个疫情会有相应的应对方法,我掐指一算疫情会有这样的一些表现,那我赶紧去查一查大经中医的知识库,正好有这位老中医他的经验跟这种疫情可能会能够对应起来,我赶紧先应对起来,等疫情来的时候我就用得上了,这样的思路会更有对应性一点。

包括在平时如果他学习的时候,也不是学完了一套以后对别的都很排斥,而是什么都学、我觉得什么都好,但是我真正在看病的时候,我会根据天时地利人和有所挑选,我会挑选最合适的方法。

其实我个人曾经跟别人有过这么一个谈话,中医中的“中”其实不念一声,它念第四声,就是正中靶心的那个“中”,就是最合适的那个,而不是中国或中华的意思,而是最合适的,这是一点个人的“偏见”。


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学习中医

魏喆:我觉得今天信息量蛮大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起来很拥抱中医的,因为我觉得治未病这一点,古人说“父母不懂医,是为不慈;子女不懂医,是为不孝。”我们每一个人学一点医道,不学医术但是可以学一点医道,就可以在生活当中让自己和家人更健康一些,我觉得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

最后从您个人学中医的角度来讲,您可不可以给我们初学者推荐一下,初学者入门从哪部经典开始看起比较好?

颜兆祥:我个人倒不是特别的推荐一开始就看经典,因为说实话《黄帝内经》也好,《伤寒论》也好,它们都是蛮深的,作为一开始就看经典的话很可能会看不懂,你认为看懂了其实不是经典的本质,会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大家真的有兴趣学中医的话,可以去类似网上书城这种地方买一些中医入门的读物,比如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或者梁冬老师和徐文兵老师的对话录《黄帝内经说什么》,等等。这些讲得还是很生动的,作为起始的引发兴趣和思考的材料是可以的。另外还有一本书也很有意思,叫做《内证观察笔记》,作者是一位修行人士,他用内观的方法来观察经络运行和中药的作用,看了以后能澄清很多对中医的误解。

但是如果这些看完了以后你觉得中医好像真的挺有意思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去学一学?如果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会建议最好去找一个中医相关的培训班,然后跟着这个培训班的老师逐渐深入的去学习,这样的话学一段时间肯定会有相应的收获。在北京我记得徐文兵老师有办这样的班,上海的话类似像百草箱这样的一些机构也有办这样的班,甚至还有像方寸山那样办线上班的,作为入门的学习我觉得肯定是够用的,而且他们的讲座还是蛮精彩的,有兴趣的话跟着他们开始学习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在开始学习以后,还是要有一些相应的方法,最后这点时间我给大家讲一点我自己的体会,中西文化的一个基本差异是什么?在西方的体系是这样的思路: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从疑当中去不断提问,然后自己去整理总结答案。但是在东方是另外一回事,他教你要信,你要相信古圣先贤的理论和方法,你要秉持很恭敬地把他们当师父的态度,你看《黄帝内经》的时候,你要能想得出来我现在就是跪在黄帝、岐伯面前听取他们的心血和经验,要有这样一种态度,然后你去学习往往能学到一些比较真的东西,如果一直在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的时候,不是说你学不到东西,你学到的东西是隔着一层有色眼镜的东西,很难学到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

魏喆:好的,非常感谢颜总今天给我们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各位听众,咱们下次活动再见。(文 / 知顿  贺婧涵)

本文作者:贺婧涵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