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身亡、暴力殴打、教练猥亵!研学安全事故何时休?

原创 2021-8-24 话题分类:女性
摘要: 悲剧的警钟,真的不该一次次敲响。

作者:傲妞儿

编辑:刘鹏遥

美编:羽墨


十六岁殒命腾格里,他本可以活!!!

7月29日,一名高一学生在参加中国探险协会组织的“青少年腾格里沙漠探险”项目期间,意外身亡。

据悉,整个探险队伍共由8名高中生、2名领队和1名司机组成。活动开始前,主办方给他们发了装备,包括睡袋、帐篷等,但并未教授野外生存技能,也没有组织进行专业体检,更没有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考核。

最令人诧异的是,危险系数如此之高的一场沙漠探险研学,竟然未配备随行队医,这也为惨案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手绘:羽墨

7月27日,队伍正式进入沙漠,每天除了中午最热的时候,其余时间都是在徒步。

7月29日,小郑感觉身体不适,想要放弃。但领队认为他不像中暑,督促其继续前行。短暂的休息后,小郑再次跟上队伍,爬到坡顶后倒地不起,小郑恳求领队帮其找医生,但二次遭到拒绝。

意外很快又再次发生!

体力不支的小郑从沙坡上滚下,彻底没有了意识,因为没有随行医生,只能拨打120求救,但沙漠中手机没有信号,只能用车载着小郑,边走边继续拨打,在汽车疾驶近40分钟后,终于拨通了120,十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小郑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年仅16岁,人生画卷正徐徐铺开,花样年华就这样戛然而止,带给家人无尽的哀恸,带给全社会的则是停不了的追问,如果活动开始前,组织了专业体检,如果主办方配备了队医,如果在小郑第一次放弃的时候就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果……那结局会不会改写。

但是,没有这么多如果,人生也没有第二次选择。

即使他本可以活,却也已经永远留在了那片干枯的沙漠,在叹息之余,我们更应该反思,到底谁该为这条人命买单?


畸形的需求,让研学背离本质

6天时间,参与者要背上超过20公斤的物品,完成80公里的挑战里程。这样一场高强度、长时间的探险,对于成年人都会一项巨大的挑战,让人望而却步。是什么原因让八名未成年人主动报名么?

原因并不是他们真的对这个活动有多感兴趣,而是因为主办方承诺,这对其以后留学有帮助,正是这种功利性的承诺驱使下, 他们的父母帮他们报了名,其中就包括永远留在沙漠里的小郑同学。

中国探险协会官网6月15日发布的一篇《唤醒孩子的探险精神,来这里开启一场探索之旅》文章提到,中国探险协会联合某校在协会总部召开青少年探险科考训练营家长说明会,共同探讨关于探险活动和留学申请的问题。

文章还介绍,目前青少年科考探险训练营开启了海洋、沙漠、高原、古迹四个不同领域的项目,其中就包括此次出事故的项目——《激越黄沙:探秘腾格里青少年探险科考训练营》。

另外一份宣传资料显示,学员参加活动后可以获得诸多好处。其中更是点明对“升学帮助”有莫大受益的两点。

其一,中探协导师/探险家将为完成项目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出具用于升学及实习的推荐信;其二,通过升学文书素材积累,探险科考经历可以为留学申请文书积累亮点。

不难看出,教育部对研学旅行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重视。家长们希望通过研学旅行,提高孩子们的见识,更为重要的是“增加孩子们升学的筹码”。研学的本质是格物致知,让孩子们在课外的环境中去探究知识,但在研学机构和家长们的“推波助澜”下,研学已经变了味,成了“升学敲门砖”。

关注孩子的前途命运没有错,但过度焦虑、唯升学为王,就让研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即使靠它完成加分,但对于孩子来讲,真正的教育却止步于形式,长久来讲,弊大于利。

而且,随着众多家长对加分研学趋之若鹜,但伴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更为凸显,谁来为这批圆梦的家长和孩子负责,谁来为研学这项本该为教育有益补充的产业链负责?


监管缺位,催生诸多行业乱象

行业快速膨胀,相关的监管机制和专项条款却迟迟不能同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师资标准及对应的正规培训欠缺。目前,国家尚没有明确规定,要做营地教育、夏令营、研学等,导师应当持有什么样的资格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后才算是具有相关资质。

回头看这个沙漠探险项目,让未成年人参加这种具有一定危险性质的沙漠探险项目,导师、领队是否经过专业认证,是否具备极端条件下的救援资质?无人评判!在这种无法评判的条件下,又是谁给予组织方的胆量开展活动?无疑是监管的缺位和侥幸心理,没有条例防患于未然,又没有法规明令重罚于后,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长时间以来,青少年研学、夏令营涉及教学、安全、卫生等诸多环节,比办班更复杂,教育、工商、物价、旅游、卫生监督等部门都具有相应的管理权。但正是这种九龙治水的格局,却导致谁都能管、谁都难管的尴尬境地。由于没有明确的对应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的监管大多处于模糊乃至空白状态,野蛮生长、乱象频生。本应造福家长、孩子和社会的研学活动,变得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甚至出现所谓“层层转包”等乱象,会发生事故,也不难预料!


警钟频鸣,请还研学一片蓝天

研学,已经不是第一次出问题。

2018年,未来网曾报道,12岁的双胞胎女儿在参加夏令营期间遭到男教练猥亵。家长表示,警察局已正式立案,涉事男教练已被开除。

2019年7月,四川内江二中赴京研学团返途火车上39名学生食物中毒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2021年,8月17日,又爆河北军尚研学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暴力夏令营”事件,多名孩子参加夏令营,却被涉事机构暴力殴打,事发后家长希望从夏令营中将孩子接回家中,没曾想到却连少年军校基地的大门都进不去。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整顿鱼龙混杂的研学市场,势在必行。必须对研学、夏令营活动的安全性、承办资质、活动预案等事先进行专业审查,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正本清源,还研学一片蓝天、还教育一片蓝天!

希望这次事件,能震醒在利益中装睡的不良商人,能震醒应该负起责任的相关机构,也希望殒命于沙漠的十六岁生命,是我们听到研学活动的最后一场事故!

悲剧的警钟,真的不该一次次敲响。(文/傲骨女人 傲妞儿)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傲妞儿,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1-08-24 18:59:31
意外身亡、暴力殴打、教练猥亵!研学安全事故何时休?
女性 原创

作者:傲妞儿

编辑:刘鹏遥

美编:羽墨


十六岁殒命腾格里,他本可以活!!!

7月29日,一名高一学生在参加中国探险协会组织的“青少年腾格里沙漠探险”项目期间,意外身亡。

据悉,整个探险队伍共由8名高中生、2名领队和1名司机组成。活动开始前,主办方给他们发了装备,包括睡袋、帐篷等,但并未教授野外生存技能,也没有组织进行专业体检,更没有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考核。

最令人诧异的是,危险系数如此之高的一场沙漠探险研学,竟然未配备随行队医,这也为惨案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手绘:羽墨

7月27日,队伍正式进入沙漠,每天除了中午最热的时候,其余时间都是在徒步。

7月29日,小郑感觉身体不适,想要放弃。但领队认为他不像中暑,督促其继续前行。短暂的休息后,小郑再次跟上队伍,爬到坡顶后倒地不起,小郑恳求领队帮其找医生,但二次遭到拒绝。

意外很快又再次发生!

体力不支的小郑从沙坡上滚下,彻底没有了意识,因为没有随行医生,只能拨打120求救,但沙漠中手机没有信号,只能用车载着小郑,边走边继续拨打,在汽车疾驶近40分钟后,终于拨通了120,十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小郑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年仅16岁,人生画卷正徐徐铺开,花样年华就这样戛然而止,带给家人无尽的哀恸,带给全社会的则是停不了的追问,如果活动开始前,组织了专业体检,如果主办方配备了队医,如果在小郑第一次放弃的时候就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果……那结局会不会改写。

但是,没有这么多如果,人生也没有第二次选择。

即使他本可以活,却也已经永远留在了那片干枯的沙漠,在叹息之余,我们更应该反思,到底谁该为这条人命买单?


畸形的需求,让研学背离本质

6天时间,参与者要背上超过20公斤的物品,完成80公里的挑战里程。这样一场高强度、长时间的探险,对于成年人都会一项巨大的挑战,让人望而却步。是什么原因让八名未成年人主动报名么?

原因并不是他们真的对这个活动有多感兴趣,而是因为主办方承诺,这对其以后留学有帮助,正是这种功利性的承诺驱使下, 他们的父母帮他们报了名,其中就包括永远留在沙漠里的小郑同学。

中国探险协会官网6月15日发布的一篇《唤醒孩子的探险精神,来这里开启一场探索之旅》文章提到,中国探险协会联合某校在协会总部召开青少年探险科考训练营家长说明会,共同探讨关于探险活动和留学申请的问题。

文章还介绍,目前青少年科考探险训练营开启了海洋、沙漠、高原、古迹四个不同领域的项目,其中就包括此次出事故的项目——《激越黄沙:探秘腾格里青少年探险科考训练营》。

另外一份宣传资料显示,学员参加活动后可以获得诸多好处。其中更是点明对“升学帮助”有莫大受益的两点。

其一,中探协导师/探险家将为完成项目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出具用于升学及实习的推荐信;其二,通过升学文书素材积累,探险科考经历可以为留学申请文书积累亮点。

不难看出,教育部对研学旅行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重视。家长们希望通过研学旅行,提高孩子们的见识,更为重要的是“增加孩子们升学的筹码”。研学的本质是格物致知,让孩子们在课外的环境中去探究知识,但在研学机构和家长们的“推波助澜”下,研学已经变了味,成了“升学敲门砖”。

关注孩子的前途命运没有错,但过度焦虑、唯升学为王,就让研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即使靠它完成加分,但对于孩子来讲,真正的教育却止步于形式,长久来讲,弊大于利。

而且,随着众多家长对加分研学趋之若鹜,但伴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更为凸显,谁来为这批圆梦的家长和孩子负责,谁来为研学这项本该为教育有益补充的产业链负责?


监管缺位,催生诸多行业乱象

行业快速膨胀,相关的监管机制和专项条款却迟迟不能同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师资标准及对应的正规培训欠缺。目前,国家尚没有明确规定,要做营地教育、夏令营、研学等,导师应当持有什么样的资格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后才算是具有相关资质。

回头看这个沙漠探险项目,让未成年人参加这种具有一定危险性质的沙漠探险项目,导师、领队是否经过专业认证,是否具备极端条件下的救援资质?无人评判!在这种无法评判的条件下,又是谁给予组织方的胆量开展活动?无疑是监管的缺位和侥幸心理,没有条例防患于未然,又没有法规明令重罚于后,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长时间以来,青少年研学、夏令营涉及教学、安全、卫生等诸多环节,比办班更复杂,教育、工商、物价、旅游、卫生监督等部门都具有相应的管理权。但正是这种九龙治水的格局,却导致谁都能管、谁都难管的尴尬境地。由于没有明确的对应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的监管大多处于模糊乃至空白状态,野蛮生长、乱象频生。本应造福家长、孩子和社会的研学活动,变得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甚至出现所谓“层层转包”等乱象,会发生事故,也不难预料!


警钟频鸣,请还研学一片蓝天

研学,已经不是第一次出问题。

2018年,未来网曾报道,12岁的双胞胎女儿在参加夏令营期间遭到男教练猥亵。家长表示,警察局已正式立案,涉事男教练已被开除。

2019年7月,四川内江二中赴京研学团返途火车上39名学生食物中毒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2021年,8月17日,又爆河北军尚研学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暴力夏令营”事件,多名孩子参加夏令营,却被涉事机构暴力殴打,事发后家长希望从夏令营中将孩子接回家中,没曾想到却连少年军校基地的大门都进不去。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整顿鱼龙混杂的研学市场,势在必行。必须对研学、夏令营活动的安全性、承办资质、活动预案等事先进行专业审查,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正本清源,还研学一片蓝天、还教育一片蓝天!

希望这次事件,能震醒在利益中装睡的不良商人,能震醒应该负起责任的相关机构,也希望殒命于沙漠的十六岁生命,是我们听到研学活动的最后一场事故!

悲剧的警钟,真的不该一次次敲响。(文/傲骨女人 傲妞儿)

本文作者:傲妞儿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