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闯入外卖战场烧钱百亿,挑战美团饿了么胜算几何?

原创 16小时前 话题分类:消费
摘要: 当京东宣布投入百亿补贴强势进军外卖市场时,这场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正式拉开帷幕。

当京东宣布投入百亿补贴强势进军外卖市场时,这场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正式拉开帷幕。从 2025 年初启动商家招募,到如今订单量突破千万,京东的每一步都在深刻影响着外卖行业的格局。然而,在百亿补贴营造的热闹背后,京东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战略突围:即时零售卡位战

 

京东入局外卖并非盲目之举,其背后有着清晰且深远的战略考量。一方面,外卖所属的即时零售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2023 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 6500 亿元,同比增长 28.89%,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 2 万亿元。作为电商巨头,京东急需在这片蓝海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进一步完善 “即时零售 + 本地服务” 的业务版图。借助外卖业务,京东能够促进 “餐饮 + 生鲜 + 商超” 的交叉销售,提高用户的年消费频次,将低频购买用户转化为高频活跃用户,进而带动电商、物流、金融等整个京东生态的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京东拥有强大的物流资源,亟待更充分地利用。京东在全国配备了 20 万配送员和 950 座仓库,让骑手在午饭、晚饭高峰时段参与外卖配送,能够有效分摊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拓展外卖配送服务,京东希望进一步巩固其在物流领域的优势,提升配送网络的运营效率。尽管达达集团即时配送网络日均单量超千万,与京东到家业务已形成协同效应,但在餐饮外卖 30 分钟的履约能力方面,仍有待突破。

 

战术执行:错位竞争显端倪

 

京东外卖首期选择聚焦深圳、北京等 20 个城市,采用差异化的运营策略。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站稳脚跟,京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在商家招募环节,2025 年 2 月,京东推出 “品质堂食餐饮商家” 招募计划。该计划规定,2025 年 5 月前入驻的商家可享受全年免佣金政策,次年佣金率上限也仅为 5%。相比美团高达 20%-30% 的佣金抽成,京东的低佣金政策能为商家节省大量成本,极具吸引力。同时,京东严格审核商家资质,重点聚焦连锁品牌商家,致力于打造 “品质外卖”。例如,汉堡王、喜茶等连锁品牌在京东外卖平台推出了独家折扣活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餐饮相关企业超1569.9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7.7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餐饮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餐饮行业市场体量足够大,每年新增企业足够多,京东只需重点发力优质商家也能在外卖市场杀出一片生存空间,延续一直以来的品质(正品)定位。

 

在骑手保障和配送效率提升方面,自 2025 年 3 月 1 日起,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2 月 28 日,京东还为第一批全职骑手代表举办了签约仪式。此外,京东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将全职骑手的招聘规模从 5 万人扩大至 10 万人,并推出 “家属优先就业” 政策。在配送服务上,依托达达集团 130 万骑手和覆盖 2600 个县区的配送网络,实现了达达骑士午间送外卖、下午送快递的错峰配送模式。京东还推出 “最快 9 分钟送达” 和 “准时保” 超时赔付机制,全力保障消费者的体验。

 

在价格策略上,京东实施百亿补贴计划,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补贴。部分补贴商户提供满 49 减 20 元、满 15 减 10 元或满 8 减 7 元的优惠券,PLUS 会员还可专享 “满 20 减 5” 券,新用户首单立减 20 元,每日还有限量 “5 折爆品” 等优惠。这些补贴政策成效显著,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推动订单量迅猛增长。3 月 24 日,日单量突破 100 万单;4 月 15 日,日单量增长至 500 万单;4 月 22 日,日单量成功冲破 1000 万单,业务已覆盖全国 166 座城市。

 

然而,根据达达 Q1 财报数据显示,骑手日均配送单量为 28.5 单。随着新增外卖订单的不断增加,履约压力逐渐显现。在测试期间,部分区域的配送超时率达到 18%,高于行业均值 12%。

 

三重挑战:生态重构非朝夕之功

 

消费者心智壁垒

 

美团在外卖领域的品牌认知度高达 93%,用户更换外卖平台的成本较高。其中,价格敏感型用户占比 63%,他们更换平台的心理预期是存在 8 - 12 元的差价,而注重品质的用户则更关注配送的准时率和售后服务。在炎炎夏日(30.5℃),京东需要证明其冷链配送能力,确保汉堡不化、奶茶不洒,这对于京东来说,或许是比补贴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已有消费者反馈,京东外卖存在餐饮商家数量少、商品标价略高、搜索功能不够智能等问题,这些都对用户体验造成了影响。补贴期结束后,用户留存率将成为京东面临的关键考验,京东必须向用户证明其服务的稳定性。

 

商户端博弈困境

 

头部餐饮品牌大多与美团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这给京东的招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京东主要通过提供 20% 的佣金优惠来吸引中小商家入驻,但在合作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商户数字化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某连锁品牌经过测算发现,跨平台运营将导致人力成本增加 15%。此外,京东外卖平台在运营初期,用户流量相对不足,使得部分商家的订单量未能达到预期。而且,一些商家担忧长期依赖补贴难以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因此对与京东的未来合作持谨慎态度。

 

骑手运力悖论

 

尽管京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保障骑手权益的政策,但在实际运营中,仍有部分骑手反映订单分配不够合理。在高峰期,骑手过于忙碌,而在非高峰期,却面临无单可接的情况,收入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午间 3 小时集中处理了 60% 的外卖订单,与京东快递业务的波谷重叠程度有限。如果未来订单量不足,骑手的时薪可能会跌破 25 元的临界值,进而引发骑手队伍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与美团、饿了么相比,京东外卖在骑手数量和覆盖范围上仍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配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美团和饿了么(背后为阿里)也在积极应对京东带来的竞争挑战。

 

美团早在 2024 年就开始研究骑手社保问题,并于 2025 年第二季度开展骑手社保试点工作。同时,美团在广西部分城市上线骑手 “超时不罚” 试点,降低部分商家佣金,加大无人机配送和 AI 调度技术的投入,并持续强化其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优势。

 

饿了么背后的阿里同样动作频频。4 月 30 日,阿里旗下的淘宝宣布将子频道 “小时达” 升级为 “淘宝闪购”,并将其提级为首页一级频道,整合饿了么资源,开启大规模的外卖补贴活动,在 “五一” 假期期间引发了外卖市场的激烈竞争。

 

原本在 2025 年 2 月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后,形成的与美团 “两军对垒” 的局面,如今已演变成激烈的 “三国杀”。显然,京东外卖在面对两大竞争对手的反击时,必须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后补贴时代生死局

 

百亿补贴结束后,京东将直面美团凭借 4.2 亿研发投入构建的竞争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动态定价系统,美团的智能补贴模型覆盖 320 座城市,转化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20%;二是商户 SAAS 生态,哗啦啦、客如云等服务商与美团深度绑定;三是网格化运力池,美团拥有 280 万骑手,能够实现 97.5% 的区域在 15 分钟内响应。

 

这道竞争壁垒是美团基于长期以来在用户、商家、骑手等多方面的体验反馈,经过成百上千次迭代优化而形成的。京东若想突破这道壁垒,可能需要重构成本结构。例如,通过智能订单合单来降低配送成本,利用自身在 3C 品类的优势打造 “外卖 + 数码” 组合套餐。然而,这些举措将对京东的跨品类运营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结语

 

外卖市场从来不缺少挑战者,但需要明确的是:百亿补贴仅仅是这场商业竞争的开局之战。补贴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大量的下载量,但无法直接在用户心智中占据 “吃饭” 这一高频需求的入口。京东此次跨界进入外卖领域,实际上是以万亿市值为赌注,试图获取一个高频流量入口。如果成功,京东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反之,则可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战。商业生态的残酷之处就在于,有时候第二名与出局者之间的差距,往往就在毫厘之间。(文 / 知顿 北溟)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小北,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5-05-09 09:44:12
京东闯入外卖战场烧钱百亿,挑战美团饿了么胜算几何?
消费 原创

当京东宣布投入百亿补贴强势进军外卖市场时,这场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正式拉开帷幕。从 2025 年初启动商家招募,到如今订单量突破千万,京东的每一步都在深刻影响着外卖行业的格局。然而,在百亿补贴营造的热闹背后,京东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战略突围:即时零售卡位战

 

京东入局外卖并非盲目之举,其背后有着清晰且深远的战略考量。一方面,外卖所属的即时零售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2023 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 6500 亿元,同比增长 28.89%,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 2 万亿元。作为电商巨头,京东急需在这片蓝海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进一步完善 “即时零售 + 本地服务” 的业务版图。借助外卖业务,京东能够促进 “餐饮 + 生鲜 + 商超” 的交叉销售,提高用户的年消费频次,将低频购买用户转化为高频活跃用户,进而带动电商、物流、金融等整个京东生态的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京东拥有强大的物流资源,亟待更充分地利用。京东在全国配备了 20 万配送员和 950 座仓库,让骑手在午饭、晚饭高峰时段参与外卖配送,能够有效分摊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拓展外卖配送服务,京东希望进一步巩固其在物流领域的优势,提升配送网络的运营效率。尽管达达集团即时配送网络日均单量超千万,与京东到家业务已形成协同效应,但在餐饮外卖 30 分钟的履约能力方面,仍有待突破。

 

战术执行:错位竞争显端倪

 

京东外卖首期选择聚焦深圳、北京等 20 个城市,采用差异化的运营策略。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站稳脚跟,京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在商家招募环节,2025 年 2 月,京东推出 “品质堂食餐饮商家” 招募计划。该计划规定,2025 年 5 月前入驻的商家可享受全年免佣金政策,次年佣金率上限也仅为 5%。相比美团高达 20%-30% 的佣金抽成,京东的低佣金政策能为商家节省大量成本,极具吸引力。同时,京东严格审核商家资质,重点聚焦连锁品牌商家,致力于打造 “品质外卖”。例如,汉堡王、喜茶等连锁品牌在京东外卖平台推出了独家折扣活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餐饮相关企业超1569.9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7.7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餐饮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餐饮行业市场体量足够大,每年新增企业足够多,京东只需重点发力优质商家也能在外卖市场杀出一片生存空间,延续一直以来的品质(正品)定位。

 

在骑手保障和配送效率提升方面,自 2025 年 3 月 1 日起,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2 月 28 日,京东还为第一批全职骑手代表举办了签约仪式。此外,京东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将全职骑手的招聘规模从 5 万人扩大至 10 万人,并推出 “家属优先就业” 政策。在配送服务上,依托达达集团 130 万骑手和覆盖 2600 个县区的配送网络,实现了达达骑士午间送外卖、下午送快递的错峰配送模式。京东还推出 “最快 9 分钟送达” 和 “准时保” 超时赔付机制,全力保障消费者的体验。

 

在价格策略上,京东实施百亿补贴计划,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补贴。部分补贴商户提供满 49 减 20 元、满 15 减 10 元或满 8 减 7 元的优惠券,PLUS 会员还可专享 “满 20 减 5” 券,新用户首单立减 20 元,每日还有限量 “5 折爆品” 等优惠。这些补贴政策成效显著,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推动订单量迅猛增长。3 月 24 日,日单量突破 100 万单;4 月 15 日,日单量增长至 500 万单;4 月 22 日,日单量成功冲破 1000 万单,业务已覆盖全国 166 座城市。

 

然而,根据达达 Q1 财报数据显示,骑手日均配送单量为 28.5 单。随着新增外卖订单的不断增加,履约压力逐渐显现。在测试期间,部分区域的配送超时率达到 18%,高于行业均值 12%。

 

三重挑战:生态重构非朝夕之功

 

消费者心智壁垒

 

美团在外卖领域的品牌认知度高达 93%,用户更换外卖平台的成本较高。其中,价格敏感型用户占比 63%,他们更换平台的心理预期是存在 8 - 12 元的差价,而注重品质的用户则更关注配送的准时率和售后服务。在炎炎夏日(30.5℃),京东需要证明其冷链配送能力,确保汉堡不化、奶茶不洒,这对于京东来说,或许是比补贴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已有消费者反馈,京东外卖存在餐饮商家数量少、商品标价略高、搜索功能不够智能等问题,这些都对用户体验造成了影响。补贴期结束后,用户留存率将成为京东面临的关键考验,京东必须向用户证明其服务的稳定性。

 

商户端博弈困境

 

头部餐饮品牌大多与美团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这给京东的招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京东主要通过提供 20% 的佣金优惠来吸引中小商家入驻,但在合作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商户数字化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某连锁品牌经过测算发现,跨平台运营将导致人力成本增加 15%。此外,京东外卖平台在运营初期,用户流量相对不足,使得部分商家的订单量未能达到预期。而且,一些商家担忧长期依赖补贴难以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因此对与京东的未来合作持谨慎态度。

 

骑手运力悖论

 

尽管京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保障骑手权益的政策,但在实际运营中,仍有部分骑手反映订单分配不够合理。在高峰期,骑手过于忙碌,而在非高峰期,却面临无单可接的情况,收入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午间 3 小时集中处理了 60% 的外卖订单,与京东快递业务的波谷重叠程度有限。如果未来订单量不足,骑手的时薪可能会跌破 25 元的临界值,进而引发骑手队伍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与美团、饿了么相比,京东外卖在骑手数量和覆盖范围上仍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配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美团和饿了么(背后为阿里)也在积极应对京东带来的竞争挑战。

 

美团早在 2024 年就开始研究骑手社保问题,并于 2025 年第二季度开展骑手社保试点工作。同时,美团在广西部分城市上线骑手 “超时不罚” 试点,降低部分商家佣金,加大无人机配送和 AI 调度技术的投入,并持续强化其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优势。

 

饿了么背后的阿里同样动作频频。4 月 30 日,阿里旗下的淘宝宣布将子频道 “小时达” 升级为 “淘宝闪购”,并将其提级为首页一级频道,整合饿了么资源,开启大规模的外卖补贴活动,在 “五一” 假期期间引发了外卖市场的激烈竞争。

 

原本在 2025 年 2 月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后,形成的与美团 “两军对垒” 的局面,如今已演变成激烈的 “三国杀”。显然,京东外卖在面对两大竞争对手的反击时,必须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后补贴时代生死局

 

百亿补贴结束后,京东将直面美团凭借 4.2 亿研发投入构建的竞争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动态定价系统,美团的智能补贴模型覆盖 320 座城市,转化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20%;二是商户 SAAS 生态,哗啦啦、客如云等服务商与美团深度绑定;三是网格化运力池,美团拥有 280 万骑手,能够实现 97.5% 的区域在 15 分钟内响应。

 

这道竞争壁垒是美团基于长期以来在用户、商家、骑手等多方面的体验反馈,经过成百上千次迭代优化而形成的。京东若想突破这道壁垒,可能需要重构成本结构。例如,通过智能订单合单来降低配送成本,利用自身在 3C 品类的优势打造 “外卖 + 数码” 组合套餐。然而,这些举措将对京东的跨品类运营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结语

 

外卖市场从来不缺少挑战者,但需要明确的是:百亿补贴仅仅是这场商业竞争的开局之战。补贴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大量的下载量,但无法直接在用户心智中占据 “吃饭” 这一高频需求的入口。京东此次跨界进入外卖领域,实际上是以万亿市值为赌注,试图获取一个高频流量入口。如果成功,京东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反之,则可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战。商业生态的残酷之处就在于,有时候第二名与出局者之间的差距,往往就在毫厘之间。(文 / 知顿 北溟)

本文作者:小北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