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躺在沙发上,第三次尝试联系铂爵旅拍客服无果后,终于情绪崩溃——两周前刚交的3000元订金,此刻石沉大海。就在此刻,天眼查显示铂爵旅拍经营异常记录上赫然多了几条新标记: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核心账户冻结,总部失联,投诉平台涌进2000多条退款和失联控诉……这家曾经用"婚纱照、哪里拍?铂爵旅拍!"口号轰炸了各大综艺的百亿旅拍帝国,正迅速土崩瓦解。讽刺的是,官网上"全球旅拍专家"的烫金logo依然熠熠生辉。
资本驱动下的高光时刻
时间拨回2015年。铂爵旅拍乘着中国旅拍市场爆发的东风而起,开启了近乎疯狂的资本操作。
2016年至2019年间,铂爵旅拍疯狂撒钱打广告。仅2019一年内,铂爵旅拍就投放了16档综艺,更是与芒果TV达成深度合作,冠名《女儿们的恋爱》《妻子的浪漫旅行》《幸福三重奏》等一系列节目。年均广告支出一度超5亿。其重复洗脑式的广告语"婚纱照,去哪儿拍?铂爵旅拍!"霸占荧屏,几乎成为一代人对婚纱摄影的代名词。
依托资本强势注入,铂爵旅拍以"重资产直营+加盟"模式向全球复制扩张。到2023年,其官网显示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球7个国家、118个旅拍目的地(2023年铂爵旅拍官网数据)。从三亚海滩到巴黎铁塔,铂爵旅拍的门店和广告牌如同商业印记般覆盖。
据行业内部报告,巅峰时期其年营业额曾无限接近20亿元大关,成为旅拍行业绝对龙头。
重压之下的崩盘裂痕
然而,庞大的旅拍帝国建立在资本与营销的流沙之上。一系列致命结构性问题在光鲜表面下悄然滋生。公司最终被其自身沉重的运营模式压垮。
首先,持续高企的营销投入就埋下了巨大隐患。为了维持品牌声量,铂爵常年重金轰炸各大综艺和荧屏,“婚纱照,哪里拍?铂爵旅拍!”的口号几乎成了洗脑魔音。这种策略确实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却也付出了惊人代价。公开报告显示,其营销费用一度吞噬了总成本的40%以上(2023年艾媒咨询旅拍行业报告),远高于行业约20%的平均水平,公司的现金流健康因此严重失衡——砸钱买流量,却未必能转化为健康的利润,根基已然不稳。
但营销“虚火”只是冰山一角,铂爵选择的“全链条掌控”运营模式,才是更庞大的成本黑洞。不同于轻资产的平台模式,铂爵既要负责前端不计成本地获客(主要依赖广告),又要在后端扛起全球旅拍所需的沉重开支:从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专业摄影师、化妆师的薪酬,到旅拍目的地的住宿、交通、场地租赁(比如与热门酒店合作的拍摄场地,日租金常高达数千元)。更复杂的是,其全球网络的扩张采用了“直营+加盟”并行的架构。这虽能快速扩张规模,却极大地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成本失控的风险如影随形。两头承压,使得整个运营体系步履维艰。
铂爵旅拍号称“想去哪拍,就去哪拍”,提供多样化拍摄服务。其引以为傲的“蜜月旅拍”定位,在实际服务交付中也成为标准化的难题。相比于流程相对固化的传统婚纱摄影,蜜月旅拍的核心是“旅行体验+个性化记录”。新人们渴望的是独一无二的旅程记录:在丽江捕捉古城的烟火气,在马尔代夫定格梦幻的水下瞬间,或是在北欧追寻神秘的极光。这种千差万别的期待,对服务的灵活性和创造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很难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复制。
更关键的是,这种高度依赖人力的个性化服务,在铂爵的快速扩张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层。订单量激增,但优质摄影师、化妆师和后期团队的培养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当服务质量开始断崖式下滑,消费者的怨愤就在社交媒体上爆发。投诉的声音不绝于耳:“交了六万六的三亚套餐,结果摄影师全程就套用几个固定姿势,毫无用心”、“原本承诺5套服装20组精修,最后连服装都少了一套,精修更是草草处理了7张”、“说好的蜜月浪漫回忆,硬是变成了窝心噩梦”……这些真实的吐槽,成了铂爵口碑崩塌的直接证据。
这种崩塌并非一蹴而就。有据可查的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起,铂爵旅拍在各大消费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就开启了倍增模式。到了后来,其差评率已长期维持在惊人的30%以上,而老顾客的推荐意愿则跌至行业均值以下,这意味着品牌最重要的自发流量源泉——口碑,已然枯竭。讽刺的是,公司仍在为获取新客源支付着高额的广告费。重金砸出的流量入口,因为失去了信任的根基,转化效率必然大幅缩水,投入与回报彻底失衡。一面是刚性成本居高不下,一面是收入增长因口碑崩坏而受挫,曾经的旅拍巨舰,就这样一步步滑向了资金链断裂的深渊。
雪上加霜的是疫情冲击导致出境旅拍市场萎缩超过60%。但铂爵旅拍未及时精简收缩,反而逆势押注国内营销抢占存量市场,加速了资金链崩裂。最终搁浅于2025年盛夏。
旅拍行业模式反思与新航道探索
铂爵旅拍的轰然倒塌,像一声惊雷,震醒了沉醉在规模扩张迷梦中的旅拍行业。它残酷地揭示了旧有“高举高打、四面出击”模式的脆弱性。如今,站在行业的十字路口,从业者们开始冷静思考:后铂爵时代,旅拍行业路在何方?答案指向一条共同的主线——告别粗放的“野蛮生长”,拥抱“精细化运营”,核心命题正是破解那令人头疼的“规模、成本、个性化”不可能三角。
在这场探索新航道的竞赛中,不同的商业逻辑开始分流。一部分玩家选择了轻装前行,效仿互联网平台的逻辑。
典型如携程旅拍,它不做重资产投入,不开设实体门店,不雇佣庞大的摄影师团队,而是构建一个高效的资源连接平台。它的核心能力在于整合分散在各地、风格各异的中小型旅拍工作室或独立摄影师,通过自身庞大的流量入口为其输送订单,并提供后台系统支持和基本的服务规范标准。
这种平台化运作的成绩单颇为亮眼:据携程自身数据显示,其旅拍业务在2024年就已悄然做到超10亿GMV的规模。其轻盈的关键在于“连接”而非“拥有”,收入模式依赖撮合交易的佣金。
当然,平台模式的成功,极度依赖平台强大的流量分发能力和构建用户信任的机制。用户能否放心地将珍贵的旅拍体验托付给平台上陌生的摄影师?平台如何保障服务质量和售后?这些都是轻盈背后的沉重挑战。
而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则是在垂直领域深深扎下根来,做透做精。
当铂爵试图用“万能钥匙”打开所有市场时,垂直品牌则专注于打磨一把极致锋利的“锥子”。它们深挖某一类特定风格或特定人群的需求,用极致的特色和高度可控的标准化实现突围。
最具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盘子女人坊”。它几乎就是“古风汉服摄影”的代名词,所有的业务都围绕这个单一而鲜明的核心。它建立了从服装、妆发造型、布景道具到拍摄光影、后期风格的一整套“古风”标准化流程,犹如一条精密的“汉服美学”生产线,使得在全国200多家门店进行规模化复制成为可能。这种深度垂直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品牌记忆点和对供应链的极致把控。
地域深耕同样是垂直化战略中的有力分支。
不同于铂爵的全球撒网,一些小而美的机构选择了“一生悬命一地”,比如扎根在喀什古城、或只专注于洱海生态圈的旅拍团队。它们的优势显而易见:对当地风景、文化、光线乃至一草一木的深刻理解;利用在地化人脉建立的稳定且高效的资源网络,比如与本地优质民宿深度捆绑合作,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更因为主题的极度聚焦(喀什浓郁的西域风情、洱海的诗意生态),能够为顾客提供高度风格化、沉浸独特的体验。聚焦一点,反而成就了难以替代的价值。
更灵活的探索者则在尝试融合“垂直”与“地域”的优势。
他们在特定热门目的地,如拉萨的布达拉宫脚下、青海湖边,设立长期驻点,但却明确限定自己的服务边界——只在某个特定的垂直风格里做到极致,比如专攻“藏地风情人文纪实”或者“高原风光大片”。这样既保证了在单点目的地的资源深耕和对当地元素的深度挖掘,又通过限定拍摄风格类型,如只拍纪实风/只拍风光大片等,在“人”的层面实现一定程度的服务标准化和能力聚焦,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投入下,求得风格特色与运营效率的巧妙平衡。
结语
铂爵旅拍的崩塌,撕裂了旧模式的迷雾。旅拍的本质不是资本催熟的速食品,而是一段独特旅程的价值沉淀。当旅拍公司不再执着于"全球通吃"式的虚妄口号,转而在"小而美"的生态位上深耕细作——或成为专业资源的高效连接者,或化身某一风格的极致诠释者——行业才可能走向健康增长的路径。旅拍行业的未来不再属于盲目扩张的野心家,而属于那些懂得聚焦与平衡的战略家。当潮水退去,能够重新连接服务本质与商业效率的企业,才可能在这片重新洗牌的海域中找到自己的航道。(文/ 知顿 北溟)